北印金三角之旅

     曾經和幾位印度人閑聊過,聽他們說些關於印度的一二事,所以對我來說,印度是有些熟悉但卻又很陌生的國家。我在想,印度沒有統一的文字,沒有統一的語言,有數十種宗教,民族和種族非常之多,仍然有種姓制度,存在階級制度,貧富差異極大,有13.4億人口,四大古文明之一,這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國家呀!(註1,2,3)


著名的泰姬瑪哈陵






    今年農曆年前,我決定參加旅行團 1/24 - 1/31 的北印金三角之旅,雖然只是參觀幾個地方,但讓我可以親身體驗一下這個神秘又匪夷所思的國家。

     我們搭乘華航直飛到德里,印度離台灣還蠻遠的,飛了5個半小時,這個行程主要以德里為中心,加上西邊的捷普及東邊的阿格拉,這三個最有名的城市構成一個金三角,中間再穿插兩個小鎮,是大多數第一次遊北印的最佳選擇。


此次北印之旅是以德里為中心,加上東邊的捷普及西邊的阿格拉,構成一個金三角







      這次北印金三角的許多景點都是蒙兀兒王朝時所建,因此開始遊覧這些名勝古蹟前,讓我先來快速的溫習一下蒙兀兒帝國的歷代皇帝。

                    蒙兀兒帝國 

第一代       巴布爾       1526 - 1530年
                  是蒙古人帖木兒的六世孫,1526年南下入侵印度,
                  五年後征服北印度大部分地區,建立蒙兀兒王朝。

第二代      胡馬雍        1530 - 1555年 

第三代      阿克巴        1555 - 1605年 
                 統一南、北印度為大帝國,
                 從此開始蒙兀兒帝國的巔峰時期,
                 被印度人尊稱為阿克巴大帝。 

第四代     賈漢吉爾     1605 - 1627年 

第五代     沙迦罕         1628 - 1658年 
                建泰姬瑪哈陵

第六代     奧朗哲布    1658 - 1707年 
                奧朗哲布去世後蒙兀兒帝國日漸衰敗。








                                          德里 Delhi

    德里是印度第二大城僅次於孟買,位於北印度,地處亞穆納河沿岸,為古印度歷代首都。德里大都會(現在統稱德里)包括三個直轄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門。舊城區(即以前所謂的德里)曾是蒙兀兒帝國的首都,是印度古文明的歷史鏡子,反射著曾經的輝煌。新德里則是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的聯邦首都,代表現代的印度努力的向前邁進。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樣,隨著城市的擴張,帶來了環境污染、交通阻塞和資源短缺的問題。參觀的景點有:古達明納塔、巴哈伊靈曦堂、阿克薩達姆神廟、甘地博物館。


我們出了德里機場,正坐在餐廳吃午餐,忽然就下起好大的冰雹






印度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捐軀的戰士的紀念碑。我們沒有下車








古達明納高塔 Qutub Minar 

     也稱庫杜布塔。蘇丹國王庫特布丁.艾伊拜克於1192年開始興建此塔,他的継任者又陸續增建,而完成這個不朽的建築,它是印度最高的宣禮塔。古達明納高塔為紀念伊斯蘭教征服印度教王國所建,它以紅砂岩和大理石為材料,塔高72.5公尺,共有379 級台階,共分為5 層,各層之間有雕刻精美的環狀陽台,每一層的圖案不同,四周點綴著阿拉伯圖文及可蘭經文,精巧華麗,結合了波斯及印度式的文化和藝術,可說是古代伊斯蘭建築的典範,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建築之一,199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塔腳下的清真寺,儘管已是廢墟,只剩下迥廊、拱門等遺跡,但是仍然看得出當時精緻的雕刻藝術1981年以前遊客可以登上古達明納塔眺望周圍風景,後來在12/4/1981發生了一件事故,導致45人喪生,從此景區停止了登塔的開放。

古達明納高塔高72.5公尺









塔腳旁的廊柱 — 古達明納高塔








牆上有精緻複雜的雕刻及可蘭經文 — 古達明納高塔









古達明納高塔1993年列為世界遺產







雕工細緻的柱子 — 古達明納高塔



塔腳旁清真寺的拱門 — 古達明納高塔








古達明納高塔各層之間有雕刻精美的環狀陽台







古塔附近的建築風格甚至材料都不一樣 — 古達明納高塔






古達明納高塔以紅砂岩和大理石為材料








古達明納高塔每一層的圖案不同,精巧華麗令人讚嘆









古達明納高塔是印度最高的宣禮塔






結合了波斯及印度式的文化和藝術 — 古達明納高塔










古達明納高塔共分為五層,379級台階













巴哈伊靈㬢堂

    是由巴哈伊教所興建的一作寺廟,用於巴哈伊教禮拜用的宗教場所,因其獨特的造型酷似蓮花,所以又名「蓮花寺」,完成於1986年,是新德里名勝之一。蓮花寺是由27瓣各自獨立的大理石花瓣排成三層,每層九片,以白色的大理石建造,象徵宗教的純潔與平等。


巴哈伊靈㬢堂因為獨特的造型酷似蓮花,因此又名蓮花寺






蓮花寺外面有一個百花盛開的花園







蓮花寺是一座巴哈伊教的寺廟












阿克薩達姆神廟  Swaminarayan Akshardham

     是德里的印度教寺廟建築群組成,展現了古老的印度教文化、精神和建築。於2005116日建成開放,裡面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非常富麗堂皇,2007年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最大的印度廟,可惜園區內所有的電子產品及食品都不能帶進去,而且也不准照相,所以只有從馬路上照了幾張照片。晚上我們參觀燈光水舞秀,這個秀運用了許多電腦動畫、燈光效果再加上水舞,蠻好看的。

阿克薩達姆神廟,園區內不准照相








阿克薩達姆神廟非常富麗堂皇








阿克薩達姆神廟是由印度教寺廟建築群組成











甘地博物館 Ghandi Memorial Museum

     這裡原是一位印度富商 G.D.Birla 的住宅,甘地生命中的最後144天就寄宿於此,當年他居住的房間仍然保留原樣,展示一些他生前使用過的東西,裡面的擺設非常簡陋。西元1950年1月26日,印度在甘地帶領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邁向獨立,他的 “非暴力” 追求真理的哲學思想,影響並鼓舞了全世界其他的民主運動人士,印度詩人泰戈爾以聖雄尊稱他。德里的甘地博物館除了展示甘地一些生活遺物及照片外,這裡也是甘地遇刺身亡的地方,現場留下了甘地最後的腳印。


甘地博物館









牆上展示的圖片 — 甘地博物館








甘地生前最後會議時的身影 — 甘地博物館








甘地生前使用過的一些東西,房間陳設相當簡單 — 甘地博物館









泰戈爾以聖雄的尊稱贈與甘地 — 甘地博物館








地上一連串的腳印就是79歲的甘地被暗殺前留下的最後足跡 — 甘地博物館








甘地博物館院子內有著各國國旗的世界和平鐘,請看我手指著的地方
















                                         捷普 Jaipur

     1876年捷普王公為歡迎英國威爾斯王子的到訪,下令全市建築物漆成粉紅色,而有“粉紅城市”之稱。這裡從建築物到店家市集,以及女士沙麗的穿著,都充滿著繽紛的色彩,是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 的首府。參觀的景點有:城市宮殿、風之宮殿、貝拉廟、琥珀堡、水之宮殿、簡塔曼塔天文台。






城市宮殿 City Palace

    位於捷普舊城中心,建於1729 - 1732 年。皇宮有八個不同造型的宮門,主殿以大理石建造,融合拉賈斯坦式與蒙兀兒風格,建築具有豐富的色彩,相當華麗,現在仍有王族後人生活在宮內。宮殿內有博物館,館內珍藏許多蒙兀兒時期王公貴族的用具與文物。宮內展示兩個世界最大的純銀水缸,據說是捷普王公準備前往倫敦參加愛德華王子加冕典禮時,為了沿途能飲用及沐浴恆河聖水而特別製作的。


城市宮殿入口






城市宮殿建築華麗





7 層樓高的 Chandra Mahal 宮,就是皇室住所,現在仍有王室後人居住宮內 — 城市宮殿








皇宮共有8個不同特色的宮門 — 城市宮殿








姆巴拉克宮 Mubarak Mahal 以前用來接待賓客 — 城市宮殿








孔雀門,孔雀是印度的國鳥 — 城市宮殿







城市宮殿內的博物館,裡面不能照相








世界上最大的純銀水缸 — 城市宮殿














風之宮殿 Hawa Mahal

     建於1799年,是由紅色及粉紅色砂岩砌築,繪飾白色邊框和圖案,由953個窗戶組成的一座五層樓式的建築物,以前供深閨的嬪妃仕女窺視外面的市集。雖然外觀看起來好像是一座壯觀的宮殿,其實內部只是一片厚城牆的寬度,可能因為一方面像屏風一樣阻隔開宮殿與外面的花花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讓深宮中的婦女藉由蜂窩狀般的窗戶後面透透氣吹吹涼風,所以有風之宮殿之稱。


風之宮殿,有953個窗戶















貝拉廟 Birla Temple

     是由印度當地富商貝拉家族向神明許願,發達後還願所建造的,以純白大理石為石材,這座建築挑高寬敞,顔色純淨,雖是印度教寺廟,卻有別于傳統的作法,只在窗戶、廊柱及壁面上雕刻出細緻萬千的圖案,精雕細琢,充滿質感美。廟內有以彩繪玻璃方式,來描繪印度教諸神,極為亮眼。廟中主要供奉毗濕奴神為保護神,其妻吉祥天女為財富神,右邊騎母虎的是力量之神,左邊供奉為濕婆神是破壞之神,裡面不能照相,進入廟外的廣場及廟內必須脫鞋。我們參觀時正好碰到廟方進行祈福儀式,大家都在圍觀,只見主持者手持一片鐵製的板子,上面點著6根白色小蠟燭,一面將板子在神像前繞圈,一面口中唱著印度教的經文,我周圍的教徒也雙手合十跟著唱,這時忽然主持者拿起手上裝水的容器,像仙女散花般往群眾頭臉灑,我也被灑到,嚇的叫了出來,連忙四下打量,只見被灑到的教徒們,有的高舉雙手歡迎再被灑到,有的將灑到的水抹頭抹臉。參觀完後,當地導遊告訴我們,這個水是從恆河來的,教徒們都視為聖水。我想這次行程沒去恆河,卻在這裡接觸到恆河的水,也算一個新體驗吧!


貝拉廟以白色大理石建造,在陽光下更顯通透潔白










窗戶以彩繪玻璃方式,描述印度教諸神 — 貝拉廟











貝拉廟外擺放的吉祥天女的大理石雕像



先經過一片花園,不遠處就可看到貝拉廟







廟外廣場仍以大理石舖地,讓脫鞋的大眾感受石材本身透露出的清涼 — 貝拉廟











堅硬的大理石居然可以雕刻出細緻萬千的圖案 — 貝拉廟







貝拉廟每個柱子都雕刻精美







窗台、廊柱與壁面上精雕細琢,充滿質感 — 貝拉廟








貝拉廟是印度教的寺廟,是當地富商貝拉家族所建















琥珀堡 Amber Fort

    我們坐騎大象上琥珀堡。這座 16 世紀依山而建的城堡極為壯觀,氣勢磅薄,曾為印度首都長達 6 世紀之久,因為居高臨下,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城堡由淺黃、玫瑰紅及奶白石材建成,遠看猶如琥珀,所以稱為琥珀堡。周圍建有蜿蜒綿長近40公里的護城牆,據當地導遊說此城牆比萬里長城還要長 (?)。琥珀堡佔地廣大,城門雄偉,堡內很多宮殿和房間的牆上鑲有寶石或鏡子砌成的圖案裝飾,看起來富麗堂皇,迴廊及樓榭典雅,建築雕工精細,相當吸引人,可以想見當時蒙兀兒帝國的強盛


琥珀堡佇立于高山上,氣勢磅薄








我們坐騎大象上琥珀堡,這裡的大象被打扮的爭奇鬥艷








琥珀堡的城門雄偉





琥珀堡居高臨下,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利用鑲崁彩色寶石描繪出花草圖䅁,精緻又華麗 — 琥珀堡




就連天花板上都鑲嵌有寶石或鏡子 — 琥珀堡








迴廊典雅細緻 — 琥珀堡




具有印度藝術色彩的建築,非常華麗 — 琥珀堡







真可謂是雕樑畫棟 — 琥珀堡







琥珀堡佔地非常廣大








牆壁鑲嵌著寶石與彩色玻璃鏡片 — 琥珀堡






琥珀堡內的建築是由許多不同時期的宮殿組合而成








“鏡宮“, 牆上裝飾著千百塊的鏡子,在陽光反射下,熠熠生輝 — 琥珀堡








蒙兀兒式花園 — 琥珀堡







琥珀堡內的建築雕工精美細緻








延綿近40公里護城牆,遠看還真有點像萬里長城 — 琥珀堡












水之宮殿 Jai Mahal

     也叫賈勒瑪哈勒宮殿,建于1799年。此宫殿為當初貴族因為天氣燥熱蓋在水中的城堡,佇立在湖中央的宮殿,宮殿總共有六層樓,只有兩層樓浮在水面上,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


水之宮殿,建于西元1799年










簡塔曼塔天文台 Jantar Mantar 

     18世紀由辛傑格二世所建的簡塔曼塔天文台,是當時的星象家用來觀測天象的場所,是由近20座以磚石打造的天文觀測設備組成,可以觀測地平座標系統、赤道座標系統和黃道座標系統,到現在還是相當準確,是目前已知觀測天象的石造建築中的不朽傑作。Smart Jantar 日晷,高27.4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另外還有十二星座造型精巧的天文觀測儀器。簡塔曼塔天文台是印度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戶外天文台,雖然我不懂天文,但是看到這些設備,仍然對古人的智慧讚嘆不已。2010年列入世界遺產。


簡塔曼塔天文台







12星座天文儀器,我忘了這是哪一個星座 — 簡塔曼塔天文台









12星座天文儀器,獅子座— 簡塔曼塔天文台








Vrihat Samrat Yantra 日晷,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日晷 — 簡塔曼塔天文台









Chakra Yantra 這對金屬輪子可以與地軸平行轉動 — 簡塔曼塔天文台









左邊是一種赤道形的日晷,它有三個同心圓— 簡塔曼塔天文台










Narivalaya Yantra 除了顯示四季、時與分外,也可以推測天頂的距離 — 簡塔曼塔天文台










各種不同的行星,如:太陽、月亮、土星、火星等的代表符號。現在確認太陽是屬於恆星了 — 簡塔曼塔天文台








這個半球體 Jayaprakash Yatra,可以藉由反射在球面的影子推測太陽的位置 —簡塔曼塔天文台
















                            艾芭奈麗小鎮 Abhaneri

離開捷普前往阿格拉的中途,我們停留艾芭奈麗小鎮。參觀景點有:地下宮殿、哈莎特.瑪他女神。




地下宮殿 Chand Baori

     又稱夏恩芭歐利地底宮殿,亦稱月亮水井,建于西元800 - 900年間的古代宮殿建築。艾芭奈麗地處沙漠區,夏天時的溫度高達45 - 50度,在九世紀時Chauhan 王朝的 Chand 國王就命人挖了30多公尺深,建造了一座奇特又宏偉的地下宮殿,也由於 Chand 是月亮的意思,因此而有月亮水井之稱。拱門迴廊環繞水井四周,3000多的階梯可拾級而下到達最底部,階梯排列成許多錯綜複雜又有規律的等腰三角形,勾勒出眼花的迷陣,形成壯觀而美麗的幾何圖形,給人一種莫名的神秘感,令人嘆為觀止,不得不讓人佩服工程的巧思與高超的建築設計。最低處是冰涼水井,具有調節溫度的功能,這個梯井(Stepwell)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水井之一,它長年不缺水直到今日依舊。地下宮殿是一座完美的避暑宮殿,這裡也是電影「金盞花大飯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拍攝場景之一。


錯綜複雜又有規律的幾何構造,令人嘆為觀止 — 地下宮殿









奇特又雄偉的地下宮殿








精緻又有神韻的石雕 — 地下宮殿








地下宮殿是一座完美的避暑宮殿










3000多的階梯可達最底部 — 月亮水井







月亮水井的梯井(Stepwell) 是世界上最深、最大的水井之一






地下宮殿旁的迴廊,隨處散放著雕刻細緻的石雕







每兩條階梯就像等腰三角形的兩邊,匯聚後形成一個小小平台 — 月亮水井









歷史上最華麗的地下宮殿










地下宮殿規模宏偉壯觀







皇宮共有五層,約有30公尺深 — 地下宮殿








地下宮殿是電影「金盞花」拍攝場景之一









數大就是美,非常佩服工程的巧思與高超建築設計 — 月亮水井











地下宮殿建于西元800 - 900 年間










壯觀而美麗的幾何圖形,給人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 地下宮殿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Harshat Mata

     這個神廟在地下宮殿旁邊不遠處,建于西元800-900 年間。根據印度教神話,哈莎特.瑪他女神是歡樂與光明的女神,傳播喜悅和幸福,她曾經降臨艾芭奈麗小鎮留下足跡,因此立廟以為祭祀。後來遭破壞,斷垣殘壁散落四周,但仍然可以看到許多精緻細膩的石雕。 裏面的廟公會幫人在眉心點上紅點,有庇佑平安之意。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屬於中世紀的印度建築










雕刻精美的石雕 —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斷垣殘壁散落四周 —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屬於印度教寺廟









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細緻的雕刻 —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石雕充分展現印度教圖形藝術 —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廟公為人在眉心點上紅點,有庇佑保護之意 — 哈莎特.瑪他女神廟












    說到印度人的開車技術,真是讓我瞠目結舌,自嘆弗如也。不論是倒車、會車、超車、錯車,常常與旁邊的車子幾乎快貼在一起,拿捏的剛剛好,但是居然很少看到交通事故,以前都說:「能在台灣開車,走到哪都能開車。」但我覺得印度人的開車技術應該算是神乎其技了。印度沒有高速公路,德里因為是首都,所以馬路上擠滿了汽車、巴士、嘟嘟車等,一出了德里,各地的馬路上就可以看到許多動物在路上,就我所看到的有猴子、狗、豬牛,當然行人是少不了。車子類,除了一般的汽車、巴士、嘟嘟車、摩托車、腳踏車、小攤車外,還會看到馬車及駱駝車。嘟嘟車上最多看過擠了八個人,摩托車上最多坐有五個人,巴士上常有人攀在門邊,彷彿舊金山的紅色電車。在德里以外的地方,許多馬路沒有紅綠燈,如果在你自己的車道上看到正對面來了一輛方向相反的車子,請不要緊張,雙方會互按喇叭,表示他們看到彼此了,然後就互相閃過對方。有時行人會忽然站在馬路上試圖穿越馬路,有時車子會突然要左轉或右轉,完全看情況而定,沒有人會生氣對方不守交通規則,也沒有警察會來取締,真是「亂中有序」。印度開車的人超愛按喇叭,他們會車時按喇叭,超車時更是按喇叭,高興時按,不高興時也按,危險時更按,總之馬路上喇叭聲不斷,只有腳踏車、馬車及駱駝車沒有裝喇叭。他們的喇叭有各式各樣的聲音,有長笛式,有像動物叫聲,有短促式,非常有變化。


我們的司機開車技術一流







印度的牛和猴子超多的,隨處可見,牛在馬路上比行人還大牌,車子還要讓它們三分 











                          巴拉特普爾 Bharatpur 小鎮
參觀景點: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法第普爾希克利城,入住皇宮飯店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Keoladeo National Park

     位於印度拉賈斯坦邦,巴拉特普爾鎮,從前是印度王公打野鴨的狩獵場,佔地約29平方公里,1991年正式宣告為鳥類的保護區。印度一向都是鳥類南遷避寒的棲息地,此地的濕地因為是人工打造及管理,所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有超過230種鳥類,為了避免汚染空氣,園區內只准步行、騎單車或坐人力三輪車,所以這裡的空氣非常清新,可以大口的呼吸。我們搭乘人力三輪車遊園,還有專業導覽帶著高倍望遠鏡讓我們觀賞鳥類活動,並解說國家公園景觀。1985年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大門









為了怕汚染空氣,園內只准步行,騎單車或坐人力三輪車 — 凱奧拉德奧公園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從前是印度王公打野鴨的狩獵場









1991年正式宣布為鳥類的保護區 —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用高倍望遠鏡觀賞鳥類活動 — 凱奧拉德奧公園








這裡的濕地是人工打造及管理的 — 凱奧拉德奧公園









凱奧拉德奧公園內的空氣非常清新








1985年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 凱奧拉德奧公園









這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類 — 凱奧拉德奧公園






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有超過230種鳥類













法第普爾希克利城 Fatehpur

     蒙兀兒帝國的首都原本設在阿格拉城,1570年阿克巴大帝為了慶祝兒子賈漢吉爾的誕生,於阿格拉城南邊約35公里的山丘上建了一座新城做為新首都,取名法第普爾希克利,意思是「勝利之都」。全城以紅色砂岩為主體,沉穩壯觀,融合伊斯蘭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建築方式與雕刻藝術,是阿克巴大帝1572 -1585年間的都城,內城分為兩大部份,皇宮區及迦瑪清真寺,後來因為水源不足,不得不放棄這個地方,將都城遷回到阿格拉,一代名城便人去樓空,孤獨的佇立在山頭,有「印度的龐貝」之稱。20184月列為世界遺產。


「公眾大廳」是昔日阿克巴大帝聽取臣民諫言之處 — 勝利之都








勝利之都是阿克巴大帝1572 - 1585年間的首都









阿克巴大帝接待使節的「覲見宮」 — 勝利之都







這棟據說是寶藏室皇帝存放珠寶的地方 — 勝利之都









廣場,四周環繞迴廊 — 勝利之都











「覲見宮」中央有一個特殊造型石造圓柱支撐著寶座 — 勝利之都









「覲見宮」中央的寶座有橋樑連接至四個角落 — 勝利之都











「覲見宮」裡,石柱上雕刻著蓮花、幾何圖形,代表不同的宗教 — 勝利之都










蒙兀兒式建築的特色之一,就是這種精雕細琢的窗格 — 勝利之都








這座樓共有五層,176根柱子,是皇帝與嬪妃夜間乘涼的地方 — 勝利之都






雕樑畫棟的皇宮 — 勝利之都







精緻典雅的窗花 — 勝利之都







「覲見宮」這棟建築融合不同宗教的圖騰與建築特色 — 勝利之都









勝利之都處處可見美麗的雕刻藝術








御花園— 勝利之都









勝利之都的牆壁雕工細緻,有花草及動物的圖案 







勝利之都內的水池,有四條通往中央平台的走道,為皇室休閒娛樂的場所










阿克巴大帝為慶祝兒子誕生特別建了這座城,取名法第普爾希克利 — 勝利之都








勝利之都 2018 年列為世界遺產









整座清真寺以紅砂岩為主體 — 勝利之都









迦瑪清真寺呈對稱四方形 — 勝利之都










迴廊 — 勝利之都










看到這些建築,不難想像那些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時代 — 勝利之都








勝利之都有「印度的龐貝」之稱















皇宮飯店 Laxmi Vilas Palace

     以前是皇宮現在改造成飯店,佔地50英畝,125年前由巴拉特普爾國王建造,迴廊、建築非常氣派,雕刻細緻精巧,融合了印度、伊斯蘭和歐洲元素。我們住在這裏可以感受一下國王的生活環境


皇宮飯店入口,順著走道即可看到宮殿式大門





建築以米色為基調,融合印度、伊斯蘭和歐洲元素,更顯亮眼 — 皇宮飯店







豪華氣派的餐廳 — 皇宮飯店









皇宮飯店沉穩的擺設透露出低調的奢華










皇宮飯店有125年的歷史





雕刻細緻精巧 — 皇宮飯店








從櫃枱往裏面走,就可看到這個豪華的中庭,住房環繞四周 — 皇宮飯店







昔日這裡是皇宮,坐在這裏感受一下國王的生活環境 — 皇宮飯店












                                         阿格拉 Agra

     阿格拉在1526 - 1658年間一直是蒙兀兒帝國的首都,位於印度北邊亞穆納河畔一座古老的城市,著名的泰姬瑪哈陵及阿格拉紅堡就位于該市。1638年沙迦罕建立德里後,阿格拉的重要性漸減,近代漸漸變成重工業區,直到旅遊業蓬勃發展起來後,才重新讓世人注意到。參觀景點:希金達拉、泰姫瑪哈陵、阿格拉紅堡






希金達拉 Sikindara

     又名阿克巴大帝陵寢。阿克巴大帝是蒙兀兒帝國第三代君王,歷史上被稱為”大帝”的人沒幾個,可見阿克巴對印度的重要性。對印度而言,蒙兀兒帝國乃是外族入侵統治,阿克巴之前的皇帝不僅凌虐印度人,甚至強迫他們改信伊斯蘭教。阿克巴大帝不獨尊伊斯蘭教,他對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手段,為蒙兀兒王朝開創了顛峰盛世。這座陵墓是1602年阿克巴親自下令建造,1605年阿克巴去世,皇后接手,再由其兒子完成于1613年。建築雄偉豪放,是一座紅色砂岩建築,白色大理石的圓頂,四方角落有宣禮塔,陵墓四周是花園,草地上有許多悠閑自在的羚羊。陵寢隨處可見各種宗教的圖騰,正門以寶石鑲嵌的圖飾,雕刻精緻細膩,不僅光彩奪目而且氣派非凡。主體建築造型獨特,有各式各樣巧奪天工的幾何花卉圖案鑲嵌,瑰麗雄偉。

希金達拉建築雄偉壯麗,紅砂岩建材,白色大理石的圓頂,四周是典型的蒙兀兒花園










進入陵寢前會通過一條長長的走道,中央有條水道,主要是引入河水的 — 希金達拉









阿克巴大帝陵寢有精緻的雕刻,畫作,巧奪天工的鑲嵌工藝,金碧輝煌,高貴華麗







 
草地上悠閒自在的羚羊 — 阿克巴大帝陵寢








進入陵寢前的大廳,從屋頂到牆壁的花様富麗堂皇 — 希金達拉









阿克巴大帝陵寢分別経阿克巴大帝本人,皇后接手,再由其兒子完成,因此外觀及建材略有不同







這些圖騰有些是代表著宗教的涵義 — 阿克巴大帝陵寢







建築物上伊斯蘭教獨有的書法、花卉、幾何圖形等裝飾都讓人目不暇接 — 希金達拉







希金達拉建築融合了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建築特色








阿克巴大帝陵寢側邊的迴廊










正門講求對稱,以寶石鑲嵌藝術精緻細膩,氣派非凡 — 希金達拉








各式各樣的花卉圖案以寶石鑲嵌而成 — 阿克巴大帝陵寢









陵寢的主體建築造型獨特,瑰麗雅緻 — 希金達拉













泰姬瑪哈陵 Taj Mahal

     重頭戲終於上場了,許多人到印度旅遊就是為了一睹泰姬瑪哈陵的風采。泰姬瑪哈陵之所以那麼有名,除了因為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更因為這座建築物起源自一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泰姫瑪哈陵的泰姬二字,是Taj 的音譯,是皇冠之意,女主角的名字並不叫泰姬,而叫「姬蔓.芭奴,後來嫁給蒙兀兒帝國第五代國王沙迦罕,被賜封「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意思為「宮中翹楚」。後來因為生了太多孩子,1630年在分娩第14個孩子時不幸過世,據說慕塔芝瑪哈臨終前向沙迦罕提出三個遺願,其中一個就是為她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於是沙迦罕為紀念他的愛妻,花了約21年(1632 -1653年) 建造,耗資龐大,完成了泰姬瑪哈陵,這座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瑰寶奇葩。泰姫瑪哈陵佔地寛廣,由前庭、大門、蒙兀兒花園、陵墓主體、主體兩旁的答辯廳及清真寺所組成。使用了印度各地,乃至亞洲各地的材料,包括大量的印度半透明白色大理石,及亞洲許多國家的玉石、水晶、黃金、藍寶石及綠松石等,共有28種寶石和礦物,鑲嵌在白色大理石中建築上採完全對稱,無論是主殿或園區各門,都是以中軸線對稱。陵墓大門是一座通往主殿的大門,由紅砂岩及大理石築成,拱頂和牆壁充滿複雜的幾何圖形。大門進去後就可看到寬闊的蒙兀兒花園環繞著主殿,正中心為一個長方形的大理石水池,水池中倒影出主殿的影像,花園中步道旁栽種許多樹木。主殿的四個角落各有一座宣禮塔,主殿上的巨大圓頂非常壯觀突出,所有的圓頂和尖塔上都有融合了波斯和印度裝飾風格的鍍金頂飾,壯嚴而獨特。主廳內有慕塔芝瑪哈及沙迦罕的石棺,但是棺中是空的,兩人真正的墓室在主廳下,主廳內不准照相。泰姬瑪哈陵的外部裝飾非常精美,工匠用顏料、嵌石或雕刻等手法,以書法、植物、花朵、幾何圖形等做為裝飾的元素,看起來華麗又高雅。內部的裝飾則以複雜的寶石鑲嵌、鏤空𥦬、浮雕及優美的書法為主。泰姬瑪哈陵主殿的兩側有兩座一模一樣紅砂岩的建築,面朝主殿相向而立,西側的建築為一座清真寺,東側的建築為答辯廳。泰姬瑪哈陵被譽為「世界遺產中令人讚嘆的經典傑作之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參觀,2014年更上升到700800萬人次,為了安全考量,進入泰姬瑪哈陵的遊客只能攜帶透明瓶裝水,小型攝像機或照相機,手機及女士小錢包。1983年泰姬瑪哈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它不僅是建築藝術上的光榮,更是吸引著文化的崇敬,印度詩人泰戈爾在詩作「情人的眼淚」中盛讚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永恆的淚珠」。

泰姫瑪哈陵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進入陵墓前的大門,壯觀宏偉 — 泰姫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建築元素包括:蒙兀兒式的左右對稱手法,八角形的伊斯蘭拱門及圓形屋頂





泰姬瑪哈陵佔地寛廣,由前庭、正門、花園、陵墓主體、清真寺及答辯廳所組成










大門兩旁的迴廊 —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主殿上的巨大圓頂非常壯觀突出








泰姬瑪哈陵主體正面內框雕刻著精美的可蘭經文








以長方形水池為中心區分花園 — 泰姫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運用大量的寶石及礦物鑲嵌在白色大理石中











泰姬瑪哈陵大門的拱頂和牆壁充滿複雜的幾何圖形








泰姬瑪哈陵主體的建築設計:波斯式的圓頂架構在拱型凹壁的基座上,印度特有的尖塔與塔樓










這座清真寺建在泰姬瑪哈陵主殿的西側









鑲成花型的寶石光彩奪目 —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主體有鏤空雕花窗,寶石鑲嵌,浮雕及優美的書法










泰姬瑪哈陵外部裝飾華麗又高雅










泰姬瑪哈陵後方有亞穆納河,當時利用此河流運送石材








中間的圓頂陵墓,4個角落各有1座宣禮塔,每座塔高有42公尺 — 泰姬瑪哈陵







每個細節都是精雕細鏤 —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堪稱是穆斯林藝術的瑰寶奇葩












鳥兒在花園戲水 — 泰姫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佔地非常廣大










泰姬瑪哈陵花園中央為大理石水池,兩旁成排的柏樹各自代表生命和死亡










印度詩人泰戈爾盛讚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永恆的淚珠」










無論從任何角度看泰姫瑪哈陵都很美






泰姬瑪哈陵大門主要是由大理石及紅砂岩築成,以白色邊框裝飾









   
1983年泰姬瑪哈陵列入世界遺產









花了約21年建造,耗資龐大 —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陵為蒙兀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迦罕為實現愛妻遺願,建造了一座人人都可瞻仰的美麗陵墓










阿格拉堡 Agra Fort

又名阿格拉紅堡,曾經是蒙兀兒王朝的首都,歷經阿克巴大帝、沙迦罕、賈漢吉爾等多位皇帝,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另兩座是德里紅堡和法第普爾.希克利),阿格拉堡與泰姬瑪哈陵隔著亞穆納河相望,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城堡是阿克巴大帝于1565年動工興建,具有宫殿和城堡的雙重功能,城內大多採用紅砂岩建造,因此稱為紅堡。阿格拉堡四周圍繞著護城河及2.5公里長,高約21公尺壯觀的城牆,城內的建築宏偉且奢華,顯示著當年的輝煌盛世。有些宮殿雖然年久失修,但牆壁上精巧的雕刻與設計,仍然隱約保存著昔日富麗堂皇的風貌。據說沙迦罕王原本要為自己建造一座黑色陵墓與泰姫瑪哈陵相伴,但一塲大病讓他的兒子奧朗哲布篡位,他的兒子認為泰姫瑪哈陵已經耗費太多資源,因此把沙迦罕囚禁于此堡內的八角形樓塔中達8年之久,沙迦罕每日凝望著愛妻的陵寢泰姬瑪哈陵直到撒手人寰。


阿格拉紅堡周圍環繞護城河及長約2.5公里,高約21公尺的城牆,非常雄偉








高大的城門是阿克巴大帝所建,洋溢著粗獷的氣質 — 阿格拉堡









通過城門之後緊接著是一條長長的紅砂岩的通道,然後就抵達第二個大門 — 阿格拉堡









融合印度及中亞風格的第二個城門 — 阿格拉堡









賈漢吉爾宮(Jahangir Mahal)是阿克拉大帝為他的兒子賈漢吉爾所蓋,紅砂岩外鑲嵌白色大理石,及伊斯蘭教風格的屋頂 — 阿格拉堡











這裡有好多可愛的花粟鼠 — 阿格拉堡









賈漢吉爾宮的大門上有幾種宗教裝飾,蓮花代表佛教印度教,六芒星是猶太教印度教,拱門是伊斯蘭教 — 阿格拉堡









賈漢吉爾宮內有點類似中國的四合院造型 — 阿格拉堡










有些地方雖然年久失修,但仍看得出雕刻的細膩 — 阿格拉堡










屋頂上的裝飾 — 阿格拉堡








雕刻精美的廊柱 — 阿格拉堡









各種不同的浮雕,感覺簡單又精緻 — 阿格拉堡









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 阿格拉堡








地上這個裝置為排水系統 — 阿格拉堡









印度教神話裏有猴神,所以印度的猴子也很多 — 阿格拉堡









整面圍牆中有好多個這樣的窗戶,從窗戶可以遠眺泰姫瑪哈陵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二樓的建築物都是白色大理石








安格里巴格花園(Anguri Baghdad),地上為幾何圖形的花圃。花園的三面皆為後宮佳麗居住的宮殿 — 阿格拉堡







沙迦罕時代所建的宮殿,偏愛白色大理石,注重雕刻和裝飾 — 阿格拉堡










哈斯瑪哈勒宮 ,是沙迦罕的私人宮殿 — 阿格拉堡










沙迦罕時代的建築細膩精緻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內的建築物,是由許多任蒙兀兒皇帝所建,所以可以看到許多不同風格的宮殿










「覲見廳」是皇帝接見大臣、使節的地方 — 阿格拉堡









宮牆金壁輝煌,彩畫似錦 — 阿格拉堡








天花板及縷花窗充滿花草與幾何圖形的精緻雕飾 — 阿格拉堡








茉莉亭是阿格拉堡內最精美細緻的宮殿,以大理石為建材,牆面鑲崁著大量的寶石,並拼成茉莉花圖案









茉莉亭是沙迦罕為愛妻所建 — 阿格拉堡









德里門(Delhi Gate Agra) 左右兩側各有八角形的圓柱,下方是由彩色釉面磁磚拼貼而成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雖然富麗堂皇,但也是沙迦罕的牢籠







據說中間那根黑色的柱子就是栓住沙迦罕鐵鍊的勾子 — 阿格拉堡







沙迦罕只能透過鐵窗上的小方格眺望泰姬瑪哈陵,思念著愛妻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曾是蒙兀兒帝國的皇城所在地








「公共大廳」 建于1631 - 1640年,是沙迦罕處理民眾事務的地方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








「公共大廳」的走廊精緻典雅 — 阿格拉堡








建築宏偉壯觀且奢華,顯示著當年的輝煌盛世 —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是阿克巴大帝於1565年動工興建









阿格拉堡不只是城堡,同時也是宮殿















     許多人對於印度旅遊最大的顧慮不外乎:治安問題,空氣品質不良,髒亂及易拉肚子。
     如果說危險是指當眾搶劫;被扒;遭當地人攻擊等,那麼比起歐洲及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印度並不算危險,但是2012年在德里發生的「巴士性侵案」引起全球震驚與憤慨,也引發海外遊客對印度治安的疑慮。我們的當地導遊也特別提醒大家,夜晚婦女不要單獨外出。這種問題已經引起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印度政府也一直在想辦法改善。總之,無論去世界任何地方旅遊,都要自我警覺,提高安全意識。
     我去印度的前三天有點小感冒,雖然吃藥好了,但是到了印度就常常咳嗽,原先以為是因為之前感冒的關係,直到有一天,無意中看到手機裏的天氣報告,居然寫著當地「空氣品質不良」,本來我在台灣幾乎從不帶口罩,自此我只要在旅館外面一感覺要咳嗽,就趕快戴上口罩,咳嗽的情況也就改善不少,回到台灣後就不再咳嗽了。
     說到拉肚子,去印度之前,曾經去過印度的妹妹就警告我,吃東西前一定要用濕紙巾擦手,因為印度的自來水也不適合我們的體質,我也特別買了一包濕紙巾帶去。剛開始都很注意,吃飯前洗手,再擦濕紙巾,過了四天都沒問題,本以為我有鐵胃,跑過許多國家,吃過許多異國風味的食物,從來沒有發生便秘或拉肚子,誰知第五天一個不注意,下午居然拉肚子,只好晚餐不吃,讓腸胃休息一個晚上,好在第二天早上就好了,沒想到我還是被印度打敗了,這在我的旅遊紀錄裡,可是要好好的記上一筆。



     近幾年拜宝來䲧的電影之𧶽,遊客又開始對印度產生興趣。印度面積是世界第七,人口列世界第二,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說是非常有潛力的國家,加上是佛教及印度教的發源地,印度瑜珈非常有名。雖然印度給人貧窮、落後、髒亂無秩序的感覺,許多地方反差很大,矛盾及複雜,但是如果你放下成見,提高安全警覺,印度是個神秘、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世界遺產、熱情及多元化的國家, 仍然值得去探索與品味。



伴手禮 — 印度有名的茶。Masala Tea 𥚃面加了薑黃







印度有名的喀什米爾羊毛做成的圍巾







伴手禮 — 天然植物做成的保養品及洗髮精







伴手禮 — 天然植物做成的手工肥皂





註1: 印度的種姓制度 
       所謂種姓制度乃印度人根據吠陀經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和武士)、吠舍(平民)及首陀羅(奴隸),各個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份、職業世襲。另外還有旃陀羅(賤民)。種姓之間由於社會政治及經濟地位懸殊,經常引起衝突。目前在城市和較發達地區,種姓間的隔閡有所消除,但農村中仍有很大影響。 — 資料源自維基百科




註2: 印度的宗教 
       印度也是一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是眾多宗教的發源地,幾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稱為「宗教博物館」。約有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15%為伊斯蘭教,1.9%鍚克教,2.3% 基督教,其它如佛教、耆那教等。 — 資料源自維基百科



註3: 印度的語言 
       印度未訂定本國語。雅利安語支及達羅毗荼語系分別為主要語系,其他則有藏緬語族、南亞語系。目前印度的第一官方語言是印地語,約30%人口使用;英語是第二附加官方語,主要在政治和商業交流場合使用,英語在教育也相當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此外還有其他21種地方性的預定官方語言;另外登記的還有超過1600種語言。 — 資料源自維基百科



註4: 恆河 
       恆河長為2510公里,發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的根戈德里等冰川,流經印度北部及孟加拉,亞穆納河為其在印度最大支流,最後多條分流注入孟加拉灣。恆河流域達91萬平方公里,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恆河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也是河流周邊居民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命脈。2007年恆河被評為世界五條汚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 資料源自維基百科




註5: 牛與印度 
        在吠陀時代,牛一直是財富的象徵。牛受崇敬,因為印度教徒在很大程度上依頼於它的奶製品和靠牠們種地,後來又受佛教和耆那教不殺生影響,殺牛被視為殺婆羅門,所以在印度隨處可見牛隻在路上閒晃。現代在印度一些邦允許殺牛,一些完全禁止。 資料源自維基百科




註6: 印度地理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哈囉紐澤西!

曼哈頓深入遊

世界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 土耳其之旅